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发挥课程育人作用的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1月1日下午,学院邀请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中心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金一翔老师为学院老师们带来一场题为“据于德,游于艺:新时代课程思政文化向度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学院全体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党总支书记蒋璐璐老师主持。
金一翔老师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课程思政的实践案例、课程思政的文化向度三个方面展开报告。她以标题“据于德,游于艺”的出处和几种经典解释作为开篇,随后简要梳理了高校课程思政的提出背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金老师通过两个典型的思政课程案例入手,介绍了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结构:首先,要立足课程思政“塑造”课程内容体系。立足于知识、能力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理念,设计课程内容的整体结构。其次,与案例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知识点设计。结合国标、行标、企标、地标的现实案例,探讨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社会价值。第三,立足于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做工程伦理”的教学实践设计。知识性内容采取的是线上学的策略,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引导者、陪伴着和激励者;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行动者、体验者和挑战者。
金老师指出,课程思政应该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教育与人生的关系也是教育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内核是立德树人,而其要义在于育人与育才的齐头并进和辩证统一。
会上,蒋璐璐书记作总结讲话,她指出,“课程思政”并非单纯地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所有的课程教学中植入“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教师要积极思考工科类学生的实际需求,从生活中的鲜活案例、从热点的时事政治中寻找灵感,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的,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各门课的老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讲座最后,老师们就自身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与金一翔老师进行了互动和探讨。